黄帝故里
  • 客服极速应答
  • 定制方案
  • 大社品质保证

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北,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1996年底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汉代在此始建轩辕庙,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后又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

概述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自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黄帝故里进行了多次整修、扩建和改造,特别是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可以说,黄帝故里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沉浮,而黄帝故里的变迁历程恰恰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地理位置

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区迎宾路西侧、轩辕路中段北侧。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新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多刮北风,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多刮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为42.5℃,极端最低气温为-17.9℃。年均日照时数为2114.2小时。1971~2000年中平均降水量为676.1毫米。年均霜期为152天。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故里祠前区、轩辕故里祠、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折叠中华姓氏广场

黄帝故里景区门前广场原名轩辕广场,由于地处老城区,形状不方不圆,道路斜穿而过。2008年根据专家建议,将轩辕广场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7千平方米扩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将景区内鼎坛移至百家姓广场,放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一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将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位于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请不要忘了你是树的哪根哪枝那条哪叶,这也正是我们修建这中华姓氏广场的原因。

在“2009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颁奖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广场文化论坛”上,以展现中华姓氏悠久历史的新郑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折叠轩辕故里祠前区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

日晷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左侧绿化带中,为中国传统的标准赤道平面式造型,可在拜祖大典时确定开始时刻。

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

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

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

折叠轩辕故里祠

轩辕故里祠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

祠前庭三间,以图照展示新郑的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折叠拜祖广场

拜祖广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至黄帝像。地面铺30米×30米“五色土”图案,其五色分布中为黄色以应黄帝,东为青色以应青帝,西为白色以应白帝,南为赤色以应赤帝,北为黑色以应黑帝。拜祖广场东西两侧仍为楹联长廊。

折叠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设中华圣火台、拜祖台、颂歌台、黄帝像、中华始祖坊、黄帝纪念馆等。

中华圣火台位于拜祖区北,台高2007毫米,取2007年丁亥年拜祖日,地面周长5004毫米,取意黄帝甲子纪年5004年。圣火台创意为“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

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于2005年4月10日落成。这尊汉白玉塑像为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像前基座正面刻字“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像”,基座面以黑色花岗岩板镶砌,其余三面为汉画石刻,每面左上角刻四方图案,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皆头南尾北,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皆头西尾东。四方图案的对角设星宿图。东南西北各置四方七宿和镌刻黄帝故事。

中华始祖坊实为黄帝像背景板,供举行拜祖大典时中央电视台现场拍摄使用,用来遮挡轩辕丘后面左右两侧的居民房屋建筑,为临时性建筑。此坊共九孔,中间高,两边低,正面镌刻所谓黄帝八大功绩,即初定甲子,历算星象;律吕恒音,教民歧黄;踪迹六书,文典辉映;创制指南,舟车四方;五谷丰登,蚕桑美裳;修德振兵,肇造华章;宇内一统,铸鼎开疆;设官司职,政体滥觞。石坊之后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

轩辕丘区“圣”: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文化艺术苑区“趣”:有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展示。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豫ICP备2024059744号-1
在线客服